这一次,哈尔滨梦回长安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中轴,千年的智慧之美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不同的建筑,不同的语言,却表达着同样的思想,流露中国人的情怀,承载着中国悠久生活文化。而好的建筑,中轴文化必不可少,它让生活与艺术相融合,它可以中庸,可以闲趣,它使人在庸杂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制衡栖息点。
中轴,是礼乐的结晶。
中国古典建筑对于礼乐是甚少分割的,即所谓“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中国美术》一书曾指出:“中国宫殿,多为一层平房,愈加其数,则必须纵横皆增,使无违乎均齐对称之势。凡正殿之空旷,东西之排列,回廊之本势,院落之广旷,台榭之布置以及一切装饰物之风格,虽各有不同一。”
不难看出,此种中轴对称的布局必定在讲究“礼”的同时,还要兼顾“乐”的内蕴。乐的最初释义,是人欲的一种需求,是不可也不愿违背天理的表达,它存在于一种本然的天地之中。建筑群体的轮廓、中轴线的比例、建筑布置的均衡以及主体建筑的装饰,在秉承对称均齐的同时,落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上,是充满人性的,也反映人性的审美。
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如明清故宫、北京四合院等,溯其根源,这与儒家的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传统建筑群体是通过院落来联系各功能不同的单体建筑来完成的,各活动单元既相对独立,又依其性而得其所。这吻合了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而为强调“尊者居中”等儒家之“礼”制,建筑群体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均齐布置。
中轴,是中庸的智慧。
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祖先有关中庸的最早溯源,它作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即“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之后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而在衣钵存续的先辈眼里,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必须以“中”为标准,即做到所谓“天人合一”。
事实上,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在古代建筑的“肢体”中也的确被一贯到底。具体来说,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主导的作用,而从造型和体量上看,无论是帝王宫殿还是传统民居,总体上都按照平面方向发展,遵循由单间构成单体,由单体构成庭院,再由庭院构成建筑群的规律,从而造成一种连续绵延于大地之势。
两千多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像血脉一般存续在我国历史建筑当中,成为中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
中轴,皇家的礼序之美。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的集大成者,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承天门,太和门等,同时连接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代表着大明王朝安定繁华的生活场景。
西安的东方文化中轴,不仅是城市的至高权利与文化精髓,也是贵胄云集的灵犀之地。盛唐时期是皇室、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才有资格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宗教活动的聚集地,其政治、文化、经济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紫禁城中轴,天下之中。
在不胜枚举的事例中,较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被誉为“北京脊梁”的北京中轴线。所谓“中轴线”,也正是规划建筑师们所遵循的城市建设的基准线。就是周秦以来,尤其是隋唐以来,都城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天地间相互感通、高度抽象化了的表现形式。
它南起永定门,穿过紫禁城,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中轴线,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也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正是由于它的存在,犹如一个人的脊梁,既显示出了“天子” 至高无上的威严,又把北京统领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曾记载“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国”指国都;“中”代表中心、中轴。紫禁城作为明清皇宫,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建设,大到紫禁城的整体排布:三大殿三大宫不偏不斜地建在北京中轴线上,南北取直,紫禁城也借此形成自身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小到紫禁城各个亭台楼阁、宫殿院落,皆以中轴对称严谨规整的建造。
古都城池形状对称,城门对称,就连一些地名也对称,如东单、西单;东直门、西直门;左安门、右安门等等。天家宫殿、皇城古都如斯设计,正体现了古代君王居中正坐,中正威严,虎视天下的皇家尊严!
长安城中轴,世界朝觐的“天街”
长安城布局自古以来堪称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中轴线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唐末战乱时,朱雀门被封闭,这一关就是一千多年。所以如今的朱雀门并不是隋唐时期的朱雀门,唐代的朱雀门遗址现在已被覆盖在明代城墙的下面。
朱雀门内的承天门大街与朱雀门外的朱雀大街,其实应是一条街,都应称天街。这条街串联起明德门、朱雀门、承天门、玄武门于南北一条线上,南向有中龙之称的秦岭终南山,系长安城的“龙脉”所在。走进这条大街,仿佛走进了一条幽深而神奇的时光隧道,直接可以追梦大唐了。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诗人韩愈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尽情颂赞这条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读之让人销魂。曾有一位文学评论家说到:“你知道为什么唐以后的诗人再也写不出那样豪气干云的诗歌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150米宽的天街!”
朱雀大街在当时的长安城,是少有进入长安内城的大道。每天,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使臣和商人,都要经过明德门进入长安城。当年这条大街的方位、定名方法也影响了邻国。日本京都的南北中轴线大街也叫朱雀大街,韩国首尔的南北大街还是叫朱雀大街。
日本奈良,唐平城京,是日本仿造唐长安建造的排名前列个都城,就是朱雀门作为平成宫的正门,因为唐都长安在当时是一个名声远扬的国际化大都市,受到各国的尊崇和仿效,所以大家都同取一名,可见这条街在当时国际上影响的巨大,朱雀大街无疑是长安城这座世界排名前列大城的天朝“排名前列街”。
“宸仪有睟,蓬莱与城阙俱荣;群后多欢,萝薛共簪裙合赏。”——唐代诗人王勃的《九成宫颂及颂表》
和宸路,和启当代盛世隐贵的归家之美。
中海·和院循东方千年风骨,承载千年贵胄基因,将中轴设计融于建筑和园林的布局,遵循中庸的智慧之道和平衡理念,唤醒居者骨子里的中国精神。贯穿整个园区的主街——和宸路,遵循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对仗工整铺陈24巷。
中轴主街转承之间营造多重景观,营造四进门第,层层递进的归家礼序,形成移步异景的列阵,重现东方美学的泱泱大观。从归家排名前列刻起,就能感受到融在血脉里的文化自豪感。
和宸路归家龙道之上,归家即是一场巡游。
闲庭信步间,将只属于皇权的寻常,演变为生活的日常。踱步入境,脚下是步履生辉的威仪,身旁是“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的诗意。俯仰之间,身旁变幻的景色亲切颔首,予案牍前的繁忙过后最宁静的守候。
每一步,是次第而生的荣光礼序;每一步,都是身份再次加冕的印记;每一步,是千年智慧思绪间的守望;每一步,是家国共流传的回响;每一步,是功名脚步的愈加铿锵;每一步,是襟怀与理想的再次开启;每一步,皆归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