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坊巷志》 通古博今坊巷间

搜狐焦点哈尔滨 2019-07-25 09:50:3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南宋时期,杭州更是经济文化盛极一时。官府名园,星罗棋布,民庐坊巷,鳞次栉比,此等盛况皆藏于《武林坊巷志》内。时至今日,《武林坊巷志》仍是中国较大的一部都市志。

杭州作为历史名城,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繁华之区,因为紧靠着钱塘江,在古代也称“钱塘”,钱塘县有武林山,所以也以“武林”指代杭州。杭州历经五代、北宋,经济文化相当繁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文学家晁补之曾在《七述》里说过:“吴越之有东南,实国于杭”,"宫室之丽,复殿重楼,犹有存者,其始也。"

南宋时期,杭州更是经济文化盛极一时。官府名园,星罗棋布,民庐坊巷,鳞次栉比,此等盛况皆藏于《武林坊巷志》内。时至今日,《武林坊巷志》仍是中国较大的一部都市志。

杭州城坊巷的记录,早在清乾嘉间就有记录,可惜的是太平军两度进入杭州后,草稿或成书均片纸不存。清末著名藏书家丁丙,排名前列个将杭州坊巷志完整记录了下来。

历来城市志或掌故录,多是范围宽阔且描绘山水、感慨古今。丁丙甘于识小,只重坊巷。他放弃了杭州城外的事物,所定范围是钱塘仁和两县的十八个坊区,北不到皋亭,南不及凤山,城门以外的西湖不作搜辑。凡是城内的名园、古迹、桥梁、第宅、寺观、古今人物,以及有影响力的事件,无论大小全部搜罗登记。南宋刻书家陈起曾居住在棚北大街睦亲坊这种细小事件,以往史志都没有记载,只有《武林坊巷志》全面登记了。

《武林坊巷志》体例模仿康熙年间的《杭州府志》,摘引书目有1600多种。丁丙苦心孤诣,十年案头,可惜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把全书最后的成型工作交给了后辈孙峻。

孙峻是清初有名藏书家寿松堂孙氏的后裔,秉性恬淡,博学工文。他不负重托,增益卷帙,添加城图,完备体例,终于在1897年编缀完成。丁丙的字很拙,他的稿本除了自己的字体外还有很多别人的手迹,所以附纸很多,辨识困难。经孙峻重新抄写补辑的手稿则令人神清气爽,字体工整秀雅,内容更加丰满。

1935年元旦,孙峻于池塘巷家中病逝。他的后人和弟子,考虑私家藏书保管不长久,决定把家中藏书及部分手稿捐献给浙江图书馆,使其让公众受益。丁丙的《武林坊巷志》与丁丙辑、孙峻编的《杭城坊巷志》就是在这时一并移藏进了浙江图书馆。

《武林坊巷志》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许多学者重视。早在民国十五年,陆启在《浙江商报》上连载《杭城坊巷志节要》,即以此为底本;民国二十年,张慕骞撰写《谈杭城坊巷》即取材于此;钟毓龙撰《说杭州》一书,许多章节皆以《武林坊巷志》为依据。后世相关文章,引证其中片段文字,更是不胜枚举。

至于我们,只是轻浅阅读这些古老悠久的文字,便让人顿生仰慕之情。若是在图书馆看到那些泛黄的手稿,再去寻找杭州坊巷的零星过往,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三元坊巷

原三元坊巷23号

三元坊巷对方便弄,宋为修义坊。俗称凌椒姜巷,为屠所聚,亦呼肉市巷。据《说杭州》记载,明淳安人商略尝住此巷,他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均得排名前列,“连中三元”,后官至兵部侍郎、春坊大学士,地方官员遂在巷口建青石碑坊,记得“三元坊“三字,遂改巷名为三元坊巷。

凤凰街

南起孩儿巷,北至凤起路。元称贡院街,因贡院在此。明称凤凰街,《武林坊巷志》:“明封昌化伯邵林妻杨氏,梦凤鸟仪庭,而生孝惠皇太后于此里,故称街曰凤凰,以纪嘉祥。”

甘泽坊

惠民路北,斜对保佑桥弄,有甘泽坊巷。一说宋时为柑子团,甘泽为柑子之讹。据《说杭州》载:“宋时,巷内有六井,井水清澈,称甘泽,巷名因此得来。”

严官巷

高士坊巷北是严官巷,据钟毓龙《说杭州》记载,巷内南宋有严姓医士,尝为孝宗治愈痢疾,孝宗赐以金杵臼,并给以官职,巷由此得名。

水陆寺巷

东起东清巷东段,西至新华路南段。宋名水陆寺巷、三营巷,明称全三营巷,清复称水陆寺巷。《嘉靖仁和志》:“水陆庵,在菜市桥西北,宋建隆二年因茶槽界建寺,赐今额。嘉熙三年,潮水冲圮,迁至今处,因无垢院基为之,重建殿宇。”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曾说过:“城郭、官府、宫室、寺观,坊市曲折,及士大夫第宅,无不备载。视宋敏求《长安志》无多让矣。”他认为,《长安志》是记载盛唐长安古都景物遗迹,而《武林坊巷志》则是记载自唐及南宋以来都会的盛事旧闻,同样是精博宏瞻,为一代文献巨著。正如俞樾所说,唯有《武林坊巷志》,才知杭州坊巷的历史底蕴有多深厚。当今坊巷制的延续,正是对东方文化、建筑历史的经典诠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