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和院 | 边城一院 和乐一生

搜狐焦点哈尔滨 2019-04-01 10:23:3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和”是宇宙自然的规律,是生命的一种内在需求。沈从文心中的“和”,是在大风大浪裹挟的动荡年代中,总结和归纳的人生财富,永远只能是自己成全自己,再多的矛盾和纠结都需要自身的沉淀,以获得永恒的安宁。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在中海和院,体悟和乐人生。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中国著名作家,曾以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笔名行文数载。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长河》、《从文自传》,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少有。

▲ 沈从文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作为湖南凤凰县人,谙熟苗族文化,显著的地域符号在沈从文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体现,这与他儿时在苗院中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另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其笔下的乡村世界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凸显,这部分的素材灵感显然是根自于北京大院的那一段生活经历。

正是他对不同时期阅历尺度的精准拿捏,构筑了他对人性的思辨与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边城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鳌头及镂花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沈从文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 边城书籍封面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边城的开篇,《边城》的笔触颇为抒情和优美,人物及环境的描写脱胎于特定时期的湘西本土生活。边城是沈从文儿时故居生活的一个缩影,这座世外桃源是他儿时的记忆,也是对乡村宅院生活的致敬,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先生的故居一度被视为“南方的文庙”,每年都会引来无数文学爱好者顶礼膜拜。

东堂子胡同

解放后沈从文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这段时间,沈从文居住在北京东堂子胡同51号,就是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将近30年,并撰写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作品。沈从文能成为一代文学巨匠,靠的是天赋与勤奋,而使其天赋与勤奋尽情发挥的是他与张兆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 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较好年龄的人。”

如果要评选民国最美情话,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这封信特别可以名列前茅。关于信的故事,张允和在《从排名前列封信到排名前列封信》里提到:1969年,沈从文下放前夕,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排名前列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啜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哭得像个小孩子又感怀又快乐。

▲ 罗雪村画 沈从文故居

自院子中成长起来的人生阅历成就了沈从文,也造就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帮他走过了那段特殊时期。“和”是宇宙自然的规律,是生命的一种内在需求。沈从文心中的“和”,是在大风大浪裹挟的动荡年代中,总结和归纳的人生财富,永远只能是自己成全自己,再多的矛盾和纠结都需要自身的沉淀,以获得永恒的安宁。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在中海和院,体悟和乐人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