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把院子过成一首诗

搜狐焦点哈尔滨 2019-03-08 19:54:4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里有水,可以携手看夕阳; 这里有院子,可以把酒言欢,迎来送往;更有坊巷,追忆似水年华,感受爱恋的芬芳。中海和院,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它……

“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上图为《我们仨》封面

以上作品出自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杨绛的散文随笔《我们仨》。杨绛以简洁而平时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欢快而从容的生活。

杨家世居无锡,杨绛出身书香门第,本名杨季康,生于动荡年代的北平,105岁时,长辞于和平年代的北京三里河。杨家名人辈出,其父杨荫杭先后留学日本、美国等诸多国家,回国之后就任国家要职。姑母杨荫榆是中国的排名前列位女性校长。

杨绛本人的才华和成就,相较其丈夫钱钟书,毫不逊色。杨绛通晓英法西三国语言,较佳译本《唐吉坷德》由她翻译而来,早年创作的舞台剧本,公演六十余年长盛不衰,畅销一时的散文作品《我们仨》竟是在其93岁高龄的时候写下。“杨绛之后再无先生”,是文学界对杨绛的至高评价,可以说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事业家庭双成功的偶像级女神。

“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 《将饮茶》”

上图为青年杨绛

【范氏宅院】

杨绛的少女时代是在庙堂巷的范氏宅院渡过的,在她的回忆文中,宅院中的“安徐堂”一直是道不可忘却的美丽印记。

在范氏宅院生活期间,有一天父亲午饭后要休息,小孩子便自动散去,唯有叫住杨绛,对他讲:“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杨绛乖觉,她拿了一本书,静静地翻阅,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杨绛默默陪侍在侧,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到了冬天,还会向炉火里加煤,即使干这种粗活,也是屏息敛气。杨绛小小年纪,就懂得把自己的脚放进父亲的鞋子里,进而从父亲的角度来考虑一切问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才女曾住。”如今的庙堂巷,依然是寻常百姓家,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去探访杨绛生活的印记。

上图为杨绛、钱钟书一家新林院旧照

【清华大学新林院】

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排名前列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钱钟书是清华著名的才子,意气风发,潇洒俊朗;而杨绛也是名门闺秀,大气端庄,温婉可人。正所谓才子佳人,佳偶天成,两人的结合一时成为佳话。

在清华大学新林院生活期间,杨绛、钱钟书夫妻二人曾养过一只猫,小猫半夜常常跟隔壁的猫打架。后来钱钟书找了根竹竿放在家里,一旦听见猫叫,无论夜里多冷,都立刻从暖和的被窝出来,拿这竹竿就跑去帮自己的小猫打架。而那只隔壁的猫正好是林徽因的宝贝猫,杨绛特别怕因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告诉钱钟书:“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钱钟书摆摆手:“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映射梁思成、林徽因的建筑理论缺乏实践支撑)杨绛听后,只是默然微笑再未制止,夫妻二人看似不懂人情世故,恰恰是深谙人心。

上图为杨绛、钱钟书

杨绛是在院子里长大的,辗转百年,却始终离不开她成长过程中熟悉的那一方庭院,文学修养也好,婚姻家庭也罢,她一生的成就都在院子里完成。虽生逢乱世,但优渥的世族成长环境并没有对她的成长造成影响。在和谐美满而富有生机的家庭里长大,使得杨绛很小就建立了价值观和世界观,于国于家,对和睦温馨生活的向往贯穿其一生。杨绛的作品总带着一股烟火气,仿佛睿智的老者陪着小孙女在庭院里纳凉,一把蒲扇,一盏清茶,啖饮着人生清欢的味道。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

上图为杨绛一家

身处大都市的现代女性,都渴望拥有如杨绛那般的才情和生活。玩芭比娃娃、过家家长大的我们,从小就拥有对家的憧憬和向往。会对自己的家有很多种规划。

想在水边栽株柳树,待清风拂面时,与另一半在岸边闲聊生活的点滴;想在围合的房屋中,试遍新买的衣服、口红、高跟鞋,然后转身微笑,优雅的出现在大家面前,被人渴望和爱慕;希望在院子里开个派对,庆祝人生的小确幸,觥筹交错间,伴随着烤肉的吱吱声,沉浸于幸福的喜悦中;更希望在幽深的坊巷里邂逅一段佳话,撑着油纸伞,低首回眸间,情思无限,来过,便不愿再离开。

上图为杨绛向往的生活

中海和院就是这样一处,

实现女性一切梦想的灵魂栖息地。

这里有水,可以携手看夕阳; 

这里有院子,可以把酒言欢,迎来送往;

更有坊巷,追忆似水年华,感受爱恋的芬芳。

中海和院: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