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哈尔滨地铁各主要施工节点均早于预计工期提前完工

搜狐焦点哈尔滨 2021-01-25 10:12:3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0年,注定是哈尔滨地铁建设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施工建设的保质提速,再到岁尾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东南环双线“车通”……哈尔滨地铁向着“十字加环线”交通骨架规划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2020年,注定是哈尔滨地铁建设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施工建设的保质提速,再到岁尾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东南环双线“车通”……哈尔滨地铁向着“十字加环线”交通骨架规划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回顾2020,哈尔滨地铁新线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各主要施工节点均早于预计工期提前完工;展望2021,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东南环都将在年内载客运营,“智慧地铁”将融入冰城市民出行生活,市民将切实感受民生工程带来的出行红利。

2020年8月5日地铁3号线群力段“长轨通”。

密织防控网

工程分阶段分批复工 工人错峰返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起的日子里。

为了实现年底前地铁2号线一期和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环“车通”目标,根据哈市气温特点,两项工程原计划在3月上旬前组织复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返哈隔离、防控物资储备及现场封闭环境改造等要求都制约了原定复工计划的实现。怎么办?针对这一情况,哈尔滨地铁集团重新调整了年度工程建设计划,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复工:3月底前,直接影响年底通车目标的轨道工程、车辆段以及制约铺轨施工的土建工程项目先期复工;3月底至4月下旬,后续土建、设备安装等工程,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恢复了正常施工。

除了在“硬件”上加强防控,哈尔滨地铁集团还从“软件”切入,紧急开发上线“哈尔滨地铁复工疫情防控系统”。这个被誉为地铁疫情防控“最强大脑”的系统,连接了哈尔滨地铁2、3号线所有工点,每位出入工点的人员都要通过“人脸识别+红外测温+口罩识别”一体化智能闸机,以此实现人员进出精准管控。有了这些大数据支撑,地铁集团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远程监管,就可以实时动态了解各施工点防疫情况。至复工前,平台共监管人员5500余人,对近1800名外地返哈人员进行了精准隔离。

步步掘进

隧道下穿高铁线 道床铺上“席梦思”

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地铁盾构施工时要穿越富水砂层、铁路线;个别车站施工时,甚至与有百年历史的老旧建筑距离不到1米……回望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施工过程,是在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困难中步步向前掘进的。

去年7月10日,随着最后一块结构底板顺利浇筑,比原计划提前整整30天,地铁3号线二期西北半环靖宇五道街站主体结构实现封底。这座被称为哈尔滨地铁3号线较大风险站的车站完成封底施工,创造了哈尔滨地铁施工较大难题得以攻克的奇迹。

中交隧道局盾构公司东北区域指挥长徐福旺对此深有感触:“说实话,参与过很多城市的地铁建设,我从未遇到过难度这么大的施工——车站现场周边80%的建筑都是数十年的老房子,其中还有6处是百年历史老建筑。”更严峻的是,施工现场距离四周建筑物平均距离不到3米,最近处仅有0.98米;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四五十米的钢筋笼不能横放,只能用吊车一个个竖着放;车站处于松花江漫滩区富水砂层,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涌水、涌砂等情况……这些都给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为此,施工方采取对个别老建筑钢架支撑、钻孔浇筑加固地基、设立多台抽水泵及时排水等措施,保护、加固老旧建筑,他们还采用国内施工难度较大的盖挖顺作法,并有针对性地编制技术方案,顺利完成车站3200平方米、共7块结构底板的安全封底。

不仅仅是“较大风险站”,地铁2、3号线的每座新建车站、每根钢轨的铺设,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

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环肿瘤医院站施工中要面对地下管线、上千条通信线路、保健路公交隧道,以及周边50余万户主供水管道等诸多施工难点。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同时采用5种工法和6次转换,这在哈尔滨地铁建设史上堪称空前。

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Ⅱ标段隧道结构类型复杂,为了更好地降低地铁列车通过时的噪声、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减少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施工部门在人民广场站、哈尔滨火车站站等重要区段采用了弹性效果较好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相当于给道床装上了“席梦思”。

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西北环太平桥站—靖宇公园站区间双线下穿4股高铁线和2股普速铁路线,同时穿越范围内地层以富水砂层为主,这都给盾构掘进及沉降控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施工项目部采用国内先进的“克泥效”工法,使得双向贯通后,上述铁路线路沉降量均低于5毫米的国家验收标准,其中沉降值最小处仅0.1毫米。

以人为本

地铁新线建设运营 融入“智慧”基因

新线建设中使用“BIM”“VR”等技术,正在运营的线路上也不断贯彻“智能地铁”理念……哈尔滨地铁正在将“地铁服务以人为本”的目标不断变成现实。

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国内先进的轨行区智能视频监控调度指挥系统,一方面时时掌控轨道列车及人员定位,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全面反映轨行区整体运行线路情况,改善了从前“进入隧道就失联,隧道内情况难以实时掌控”的情况。地铁3号线二期肿瘤医院站施工环境复杂,项目部采用BIM技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较大特色在于建筑模型内所携带大量信息)管控施工风险;同时利用VR技术模拟高空坠物、火灾应急逃生等情景画面,对重点建筑物、管线保护和工程建成后的效果进行仿真模拟,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如果说在新线建设中融入“智能”基因,是提高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已开通运营的线路上提升“智能”体验,则是为了提高乘客乘车的满意度做出的积极探索。

车站里,智能机器人引导乘客购票并解答简单疑问;地铁智能变电站内,机器人可在35千伏高压工作环境下辅助施工人员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警及动态监测;依靠多运营场景“智慧综合管控平台”,车站可以自动调节站内亮度、温度、湿度,夜间关闭一座车站的时间也缩短至半小时……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上述“硬核”科技都将在未来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及3号线二期工程上全部实现。

骨架渐成

“蓝图”即将变成现实 哈尔滨地铁加速疾驰

翻开哈尔滨轨道交通版图,贯穿哈市东、南部地区的地铁1号线,跨越松花江、连接江北与香坊区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以及作为环线串联南岗、道里、道外、香坊等区域的3号线二期工程,共同勾画出“十字加环线”的哈尔滨轨道交通发展格局。

这个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去年12月26日,哈尔滨地铁“双喜临门”——当天,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东南环两条线路实现“车通”,这为它们今年年底前实现载客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两条线路全部投用后,不仅拉动社会就业,沿线交通、旅游服务等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地铁运营涉及的人才专业多、需求大。按照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至80人的标准,仅地铁2号线一期28.7公里长的线路就要配置近2300人,加上开通运营后间接进入该行业从事保洁、保安等人员,这个数字将会更加庞大。不仅如此,地铁2、3号线通车后,哈市江南江北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也会从根本上解决江北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同时,地铁2、3号线将串联起多个商圈(中央大街站、博物馆站、世茂大道站、珠江路站、江北大学城站、会展中心站、体育公园站等),沿线的商业集群将会加速发展。今后,两条线路将会把“乘客流”转化为“顾客流”,给各大商圈带来客群红利,这不仅迎合了当今都市消费者渴望潮玩互动的视觉刺激,更促进了商圈的稳固形成和优化升级。

对于市民来说,地铁2、3号线开通运营后哈尔滨地铁线网内将有5座换乘车站,哈尔滨地铁也将真正意义上全面进入“换乘时代”。到那时,想要快速往返于太阳岛、会展中心及哈西、中央大街、博物馆商圈都将不再是梦。

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待两条线路正式载客运营后,地铁沿线所有车站都将享受到地铁换乘的红利。惠民利企,哈尔滨地铁这张城市新名片,将助力哈尔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