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归家︱从门庭礼序洞见大家之仪

搜狐焦点哈尔滨资讯 2020-05-22 15:38:1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四进归家︱从门庭礼序洞见大家之仪

“出可经邦济世,入则诗书礼乐。”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时过千年,“礼序”不仅成为国人骨子里的风雅情怀,而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归家礼序便是其中之一。

礼序作为建筑中的出入章节,在古代,大到居庙堂之高的宗庙社稷、宫阙殿宇,小到处江湖之远的府第门庭、街巷院落,都渗透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印记。在当代,礼亦是世家名门居住哲学的排名前列道讲究;序,尊贵姿态中不可或缺的当代精英贵族的风范。同时,更是名门仕族延续下来的居住追求。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恭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皇帝的统治,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气息,因此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作为清代王府建筑的代表,恭王府的建制布局严格遵从清代等级门第的建筑规制。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整座府邸由严格的中轴线贯穿,大殿殿顶使用绿琉璃筒子瓦和吻兽,王府各所均以四合院布局,三路院落以东西夹道相连,五进门庭层层递进,不失显赫内敛的王侯度量。

“风水自古将相家,富贵人家多风水”。恭王府经历了嘉庆皇帝抄家、英法联军入侵、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建国后各项“运动”,仍然能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得益于这里的风水。

古人以水为财,所以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府中较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委实是一处风水杰作,也把和珅推向了人气、财气的较高处。

黛玉初入荣国府,从荣国府大门的形制与装饰,到游廊,再至院落,透过“三进”礼仪,便能看到将荣国府细致有序、酣畅淋漓的豪宅风范,无不体现着一个名门望族的家族威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法。其中所描绘的三进式院落结构,亦成为后世对名门望族“三进式归家”礼序研究的依据。

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上有一匾额,上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气势恢宏,此为“一进”,名门大族风范,仅从门庭便可瞧见一二。到一垂花门前落轿,黛玉进了垂花门,见两旁是游廊,正中是穿堂,廊景结合,境不穷达,此为“二进”。

转过一架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屏风,穿过三间厅房,便是正房大院,五间上房,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鸟雀笼子,此为“三进”。

三进礼序归家,是千年文明传承,是尊崇身份的彰显,更是“礼”的典型表现。庭院深深几许,藏与隐,含蓄与蕴藉,婉约深邃,耐人回味。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其布局特色、建筑风格、花卉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全园以水为中心,用繁茂花木作为穿插设计,尽显江南水乡之美。其主要分为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三园各具特色:东园旧称“归田园居”,疏朗开阔,以田园风光为主,;中园又称“复园”,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西园原为“补园”,水面迂回,建筑精美。

拙政园,延续了明代园林的格局。有三进三出的宅子,花园处以水为主,环池堆山,讲究堂、榭、亭、轩、舫的搭配,加上花木陈设的错落布局和遮挡,让一半都是水的拙政园显得更广阔幽深。三进三出的宅子,即有三重院落,每个院落都有正房、厢房、下房、甚至雨廊,古代官宦人家大多是这种宅子。

拙政园的建筑错落分布,没有现代建筑那么整齐划一,但是也别有一番趣味,行走到花草丛生的一处,眼前突然出现一间小楼阁,颇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味。园林里的走廊曲折变化,行走在其间,会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

宅以容身,园以寄情,拙政园内,可看四季。拙政园各式山水环绕,亭台楼榭精美雅致,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特色。东部疏朗大气,西部精致奢丽,中部则是整个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漫步园中,穿过一道道石阶、石栏,看垂柳吐绿,百花齐放,精致的雕花门窗都透着一丝幽情。南望枇杷园之晚翠,西眺远香堂之红裳,北看大荷花池之沧浪,景不语而境自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