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阅江山 尽合院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即便在今日,乘坐飞机从中国的最北端飞到中国的最南端也需要7个小时。中国的广袤,可容纳317万平方千米的山地,可容纳长度超过150万千米的河流……中国美国学者Carl Haub估算,地球有史以来总计诞生过1080亿个智人,中国有史以来共诞生过200亿人口。
如果你可以跟着候鸟一起,从北向南飞跃千里江山,鸟瞰我们祖祖辈辈生息的家园。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在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围合而居”的“中国合院”故事。
4-6万年前
排名前列批智人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他们力量弱小、所知有限
只能以天然洞穴为容身之所
这便是中国人最原始的家园
▼ 山顶洞人所生活的洞穴,距今约3万年前
1万年前
黄土高原
一位敢于追逐梦想的祖先
决心用双手打造真正适合自己的家园
他利用粗笨的石制工具
在土层深厚的断崖上日复一日地挖掘
终于开凿出了一个足以栖身的洞穴
中国最早的人造家园之一
窑洞
诞生了
穴居主要分布于北方寒冷地区
南方湿热地区则是从树上巢居开始的
▼ 断崖上的原始窑洞“横穴”示意图
黄土高原断崖众多
一个人、一把简易工具,便可挖土成洞
初期先从一个洞挖起
待条件成熟,再在附近挖掘新洞
众多窑洞依山就势,高下叠置
有如现代楼房
▼ 陕西省佳县坑镇赤牛坬村
窑洞历经数代、数十代人不断扩展
占据整个山崖
形成壮观的窑洞建筑群
▼ 山西临县招贤镇的小塔则村
它可以是一个窑洞庄园
滋养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 陕西绥德县党氏庄园
也可以是一个窑洞城市
容纳三教九流、上万居民
▼ 陕西米脂县的窑洞
窑洞不仅可以在山崖上挖掘
还可以从地面向下挖
形成深达7-8米、边长15米左右的方形地坑
是为地坑院
▼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
地坑院纵横排列
从空中俯瞰
如同安装在大地上的一扇扇天窗
▼ 三门峡陕州北营村地坑院
不过窑洞的建造
依然受制于地形
在黄土高原之外并不适用
4000年前
华北平原
青年男女们开始利用夯土、木材
在地面上建造房屋
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独立居所
还与父母、子女的居所围合在一起
形成大家庭共同居住的合院式住宅
二合院、三合院,乃至最经典的四合院
都在此后孕育而生
▼ 开封刘青霞故居的四合院
人员辐凑、官僚众多的国都
率先形成了合院式住宅的形制标准
一座经典的北京四合院
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
从四面将接近正方形的庭院合围在中间
家庭成员、仆人、客人
依照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主仆分处的原则安身各处
中国人的礼制在此表现得酣畅淋漓
▼ 北京四合院
帝王公候更是将数座、数十座院落串联
形成大型合院式住宅群落
▼ 北京故宫
善于经营的晋商
他们凭借巨资将多个窄院拼装成豪宅
从榆次、祁县、太谷、平遥到灵石
乔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
各种大院层出不穷
▼ 航拍曹家大院
官宦巨族甚至像皇城一样
为自己的家园修建起内城、外城
囊括7层30多米高的河山楼
5层125间的藏兵洞以及大小院落16座
其布局紧凑,犹如一座巨型城堡
▼ 山西皇城相府
1700年前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
之后又历经唐代安史之乱、宋代靖康之难
北方汉族三次大规模南迁
他们在南方不同的地域内逐渐分化
形成各具特征、相对独立的五大族群
是为南方五大民系
▼ 南方汉族五大民系分布简化示意图
一花开五叶
五大民系因地制宜
各自营建独具特色的家园
客家民系
集中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山区
他们从北方迁入,又居深山
既要防御外敌,又要抵御山中猛兽
于是同族同宗聚居起来
修建起各式各样的封闭式大院
包括圆楼
▼ 福建永定承启楼
▼ 江西赣州龙南客家围屋
▼ 广东兴宁围龙屋
▼ 福建安贞堡
一个个或圆或方的堡垒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客家民系非常独特的防御式建筑群
▼ 永定初溪土楼群
与“时刻准备战斗”的客家民系不同
吴越民系
更像是堆金积玉的温柔富贵乡
他们生活的江苏南部、浙江以及古徽州
属于江南的核心区域
这里植被丰富、环境优美
▼ 浙江仙居公盂
气候湿润、水网纵横
士大夫们修建起精致的园林
以彰显自己的品味
亭台楼阁、泉石花木
全都聚集在方寸之间
蔚为大观
▼ 拙政园航拍
商人们则大兴奢华住宅,以炫耀乡里
他们引水绕村,穿户入宅
▼ 安徽宏村航拍
优美的环境、富庶的生活
使得这里成为接纳新移民最多的区域
人口密度极高、用地更为紧张
▼ 航拍杭州富阳龙门古镇密集的建筑
人们将北方的合院式住宅再次加以缩小
使得四面房屋的屋顶相接
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
这样既保留了合院式住宅的私密
又节约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是为天井院
▼ 杭州富阳龙门古镇
天井院四周屋顶皆向天井倾斜
下雨天雨水顺屋顶流入其中
人称四水归堂
寓意肥水不外流
▼ 杭州富阳龙门古镇
客家民系、吴越民系之外
湘赣民系、闽海民系、广府民系
同样各具特色
因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
湖南、江西两省民居类型较多相似
两者合称
湘赣民系
位于江西乐安县的湖坪村
是一个超过万人的罕见大村
家族兴盛,读书入仕者众多
民居亦是气势昂扬
▼ 江西乐安县湖坪村
位于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
采用标准的天井院住宅
规模宏大、保存完整
▼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
广东东部的潮州地区居民
多由福建迁入
他们的山墙墙头
不似吴越民系那般高大
却也独特醒目
在广东占据主导的
广府民系
山墙更加引人瞩目
它形似古代烹煮牲肉的大锅之耳
因此得名镬耳墙
▼ 广东岭南印象园
▼ 广东南社村
600年前
明朝建立
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
这种状况一直贯穿明清两代
是为中国封建专制的先进
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大幅增强
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逐渐废除
改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是为改土归流
新移民也正是在此时
大量进入以云贵川为主的
西南诸省
来自江淮地区的中央驻军和他们的家属
在贵州建立起半军事化的家园
更多的新家园
则由不断涌入的普通移民创造
其层出不穷,如同雨后春笋
使得西南诸省堪称各式家园博览会
客家人带来了土楼
湖广移民则带来了合院式住宅
▼ 四川隆昌云顶寨
众多院落组合成村寨、城镇
▼阆中古城
许多汉族移民的家园
还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依山建立起层层叠叠的吊脚楼
▼ 四川福宝镇
与之对应
少数民族也将汉族家园的许多元素灵活运用
创造出更加多样的家园形式
例如云南大理白族的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 大理苍山旁的白族仿古建筑
丽江的纳西族
同样大量采用合院式住宅
▼ 丽江束河古镇
在上一篇推文中,我们穿梭古今了解了中国合院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进化。本文,我们纵横华夏,鸟瞰了写在千里画卷上的中国合院的迁徙。无论是时间的长河,还是空间的江山,中国合院拥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就是“围合而居”。纵观世界各文明中,唯有东方文明的居所具有这样的共同特点,这背后的原因不只是文中提到的生存智慧,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下一篇推文,我们将与您一起去思考藏在中国合院里的生活哲学。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