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如何终结“千城一面”,看看哈尔滨怎么做

市政工程怎么搞 2017-07-23 10:3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哈尔滨大剧院曾入选2015年度世界较佳建筑,并且是中国惟一的获奖建筑。这个设计感十足的地标性建筑,连同其他城市景观一道,增添着北方冰城哈尔滨的城市魅力。

哈尔滨大剧院曾入选2015年度世界较佳建筑,并且是中国惟一的获奖建筑。这个设计感十足的地标性建筑,连同其他城市景观一道,增添着北方冰城哈尔滨的城市魅力。

一座建筑能够引发人们的多种解读也是设计者的成功之处。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排名前列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名单中,哈尔滨成功入选。

实际上,大剧院兼具“雪窝”’和“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多重含义,是对地域文化的多重契合。

千城不能一面。能够体现出城市特色,把时代精神、文化传统和现代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城市设计的应有之义。

“全景观”设计,让“乡愁记得住”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哈尔滨就曾派出专家参加原建设部城市设计专研小组赴美国“取经”,由此也成为我国较早提倡城市设计的城市之一。

哈尔滨非常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编制宏观、中观、微观各层次城市设计及相关研究几百项,从多个角度分析提出了哈尔滨城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城市设计通俗地讲,就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以往,城市规划不习惯研究建筑,各建筑主体也是各顾各建造,即使每个建筑都有各自特色,没有统一规划和设计,拼凑在一起也会显得有违和感。

城市的总设计师要具备全景观。中外的许多古代城市看起来都很有特点,就是因为城市建设有其规矩,各种构成要素有序并行。

据了解,多年来,区域位置和历史文化独特的哈尔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格内涵。如今,哈尔滨将城市设计提升至战略高度,正意图通过“留下历史印迹,引领城市未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竞争力。

看得见的山水,记得住的乡愁,归根结底是要在城市设计中以文化塑造为目标,服务于经济发展。

管理须配套,城市设计也不是 全能的

作为中国的排名前列条步行街,外地来的游客无不惊叹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漂亮,但实际上中央大街上只有17栋建筑是历史建筑。

人们之所以觉得这条街漂亮和有特色,是因为这里的大部分修缮改造都遵循了“古典复兴”的原则。

哈尔滨在城市设计中的特色之一,就是历史城区和新建筑的建筑风格遵循“古典复兴,地域新风”的控制原则。

“地域新风”则是指新区建设一定要体现时代特征,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表现古典形式,比如公路大桥的欧式桥头堡,就是用现代材料表现出了古典形式。当前正在改建的哈尔滨火车站,也意在恢复百年老站形象,重拾古典与现代交融的风格,将交通功能实现和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此外,哈尔滨城市设计的特色还体现在打造公共艺术之都、讲究控制城市色彩以及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化上。通常,建筑设计包括抗震专篇、消防专篇、卫生专篇等,但哈尔滨还拟增加推广实行城市设计专篇制度。

城市设计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规划技术手段,但也不是 全能的。没有法规、政策、资金等的支持,缺少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开放建设主体参与,再好的城市设计也难以实施。

比如哈尔滨花园街片区的保护,在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没有理清解决思路前,城市设计提前介入,对历史建筑进行了特色保护,但目前却遗憾地处于闲置状态。

相关专家指出,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再塑,城市设计通透与百姓生活便利、个性化打造与精细化管理等关系,都是摆在城市设计者们面前的课题。好的城市设计有了好的后续管理与之相配,才能真正让城市成为人们永远怀念在心的“特色乡愁”。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